蘋果「碳中和」說法惹議,德國法院認爲廣告無效
2023年,蘋果公司將部分Apple Watch型號宣傳為「首批碳中和產品」,強調使用 100% 清潔能源生產,在製程中使用 30% 的再生材料,以及50%的運輸不使用空運出貨 ,以降低碳排放。蘋果聲稱這可減少 75% 的產品排放,並透過「高品質碳權」抵銷剩餘的碳排。
該碳中和抵銷方式,主要是透過蘋果公司旗下的 Restore Fund 建立環境專案,支持在巴拉圭與巴西的森林復育計畫。在遭到濫伐的土地上種植快速生長的尤加利樹作為木材生產,同時保護剩餘的天然森林區。透過資助種植或保護樹木等活動,抵銷產品製造過程產生的碳排放。
然而,生態學家認為,蘋果支持的這種單一栽植模式會破壞生物多樣性,且需耗費過多水資源。德國環保組織 Deutsche Umwelthilfe 也質疑,蘋果所使用的碳權是否能真正抵消 Apple Watch 的碳排放,認為涉及公然漂綠、有誤導消費者之嫌,向對蘋果公司提告。
德國法院於8月26日裁定,蘋果的碳中和宣傳具有誤導性,廣告無效。法官認為,依據該公司宣傳消費者預期碳抵換期限,至少會持續到2050年;但實際上,蘋果購買的碳抵換僅用於租賃土地上的尤加利種植園,租期只到2029年,而蘋果無法證明所有租賃合約會延長。
該判決尚未最終確定,蘋果可能會提出上訴。不過,目前蘋果公司必須在德國放棄碳中和標籤。
歐盟2026新規:禁止僅靠碳抵換宣稱「碳中和」
針對敗訴結果,蘋果公司表示,他們仍致力於透過清潔能源、低碳設計等領域的行業領先創新進一步減少排放,並表示通過這些措施,正朝著到2030年實現整個供應鏈碳中和的目標穩步前進 。
不過,歐盟已宣布自2026年起,將禁止企業僅依賴碳抵換計畫就宣稱「碳中和」。蘋果也表示,未來不會再在包裝、廣告或產品頁面上使用「二氧化碳中和」或「氣候中和」等字眼。
同時,在美國,蘋果也面臨集體訴訟。今年2月,消費者指控蘋果誤導性宣稱 Apple Watch「碳中和」,並因此多付費用。訴訟核心聚焦於中國與肯亞的林業碳補償計畫,律師批評其並未真正帶來額外減排。
蘋果公司的案例,也為其他依賴類似綠色行銷策略的企業敲響警鐘。